close

今天就來跟大家說說關於雙眼皮的那些事~

 

眼睛的美學特徵

 

美麗的眼睛沒有統一的標準,但有基本一致的參考值。

 

眼睛由上眼皮(上瞼)、下眼簾(下瞼),以及部分眼球(黑眼珠和眼白)組成。上下瞼緣之間稱瞼裂。

 

東方人瞼裂的寬度(圖A-b)一般為27mm~30mm,高度在平視時約8mm~10mm,用力睜眼時可以增加4mm左右。

 

若瞼裂寬度和高度比基礎值高出2mm~3mm,那麼這基本上就是一雙美麗的大眼睛。

 

除了眼睛本身的大小,眼睛在面部的位置也很重要。

 

眉眼距離一般為20mm,兩眼內眥之間的距離以一只眼寬度為宜,眼外眥(瞼裂外側角)距離顏面側緣發際線的距離亦相當於一只眼寬度,即面部雙眼水平線寬約五只眼睛瞼裂寬度。

 

黑眼珠直徑一般為11mm,其兩側眼白寬度範圍15mm~20mm。若某一側過寬或過窄,會給人以斜視的感覺。

 

黑眼珠的下緣在正常平視時應與下瞼緣相切,而上緣會有一小部分被上瞼覆蓋,覆蓋過少呈現驚訝面容,過多則眼皮耷拉,顯得無精打采。瞼裂內外眥的連線並非一條水平線,而是略向外上方傾斜,與水平線呈10度左右的夾角。

 

雙眼皮與單眼皮的區別

 

雙眼皮即上瞼皺襞,是睜眼時位於上瞼緣上方3mm~10mm位置並平行於上瞼緣的皺襞。

 

50~60%的東方人出生時並沒有雙眼皮,那麼天然的雙眼皮是如何形成的呢?

 

下圖為眼球的豎切面,可見皮膚,眼輪匝肌覆蓋著眼球表面,再往裏有眶隔、眶內脂肪、提上瞼肌、眼瞼等組織。

 

睜眼時,提上瞼肌拉著眼瞼向眼球後方收縮,若此時提上瞼肌有一部分纖維連著皮膚,則可將皮膚拽出一道褶子,形成雙眼皮。

 

若沒有雙眼皮,睜眼時上瞼皮膚肌肉組織就不會被折疊起來,而是鬆弛下垂,顯得上眼皮臃腫,並且壓在睫毛上,睫毛就顯得比較短。同時還蓋住了一部分黑眼珠,眼睛就顯得比較小。

 

另外,單眼皮(單瞼)的人常習慣性通過抬眉來睜大眼睛,久而久之眉眼間距增寬,這樣看起來給人以不安和不愉快的感覺。

 

除此之外,習慣性抬眉還會造成額紋(抬頭紋)過早出現、加深。單瞼的這些變化會隨著年齡的增大、上瞼組織越發的鬆弛而加劇,從而使得眼部老化提前出現。

 

那麼,做了雙眼皮後會有哪些改變呢?

 

首先,多了一道重瞼皺襞,上瞼組織在睜眼時被皺襞折疊,終於不再壓迫著睫毛,睫毛被充分顯露,甚至微微上翹(由於重瞼皺襞的牽拉),對,就是那種不用夾的天然翹~

 

其二,上眼皮沒有冗餘,眼睛看起來會更大一些(實際瞼裂的大小並未改變)。雖然可能大不過卡通美少女,但至少沒人會再叫你眯眯眼~

 

其三,由於不再需要通過抬眉來睜大眼睛,眉眼間距會縮小,額部會略增寬,額紋也會隨之減輕或消失。

 

影響雙眼皮效果的因素

 

一般做完雙眼皮後會比以前好看,但未必能像明星一樣好看,也未必能做到如天然雙眼皮那樣自然。

 

影響雙眼皮效果的主要因素是上瞼厚度,眼皮越厚,效果越不自然,切口處的瘢痕也越明顯。若採用埋線法,則相對更容易開線。

 

有人可能會問,什麼因素會導致上眼皮較厚呢?能否調整厚度?

 

上瞼厚度由上瞼皮膚、眼輪匝肌、肌肉下纖維組織,以及眶隔內脂肪量這四個因素決定,大部分較厚的眼瞼都是因為這四個因素同時存在。

 

雙眼皮能矯正的只有去除部分肌肉下纖維組織和眶隔內脂肪,並不能完全矯正上瞼厚度。眼瞼的厚度對效果有很大影響,若術前就是腫眼泡,那就需要好好權衡美觀與自然難以兼得的問題了。

 

如何選擇不同的雙眼皮治療

 

從方式上可以分為三大類別:埋線法、切開法和部分切開法。三種方法各有利弊,並沒有最好,只有最適合。

 

埋線法

 

顧名思義,不需要切開皮膚,利用縫線將皮膚固定到深層組織,從而形成重瞼皺襞。

 

這種方法消腫較快,沒有切口瘢痕,一般術後2個月~3個月即可見90%的最終效果。

 

萬一效果不滿意,可以拆除縫線,有返工的機會。埋線法適合的人群較少,不適合上瞼皮膚鬆弛、腫眼泡等需要去除部分皮膚或脂肪的人。

 

切開法

 

使用切開法獲得的雙眼皮維持時間久,適合於上眼皮鬆弛,或者伴有眼皮臃腫的人群。

 

這種方法可以切除部分鬆弛的皮膚,去除多餘的眶隔內脂肪,能夠最大程度地改善眼皮鬆弛和臃腫。

 

缺點在於恢復時間較久,一般需要3個月~6個月消腫,閉眼時存在切口瘢痕,若效果不滿意,難以修復調整。

 

部分切開法

 

部分切開法是指在設定的重瞼線上做小切口切開,可以獲得相對久的維持時間也可以通過小切口去除多餘脂肪,其利弊介於埋線法和切開法之間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林加一 的頭像
    林加一

    一期一會

    林加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