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人覺得黑眼圈只是沒睡好,其實也不是的,黑眼圈有大概四種類型,有色素型、血管型、結構陰影型、混合型等不同的類型。每一種黑眼圈的背後,也許都是一段人生的經歷和故事,所以它雖然惹人厭,但也昭示著那些苦苦加班熬夜的背後吧。
色素型
與真皮黑素細胞增多症有關。在過敏性及接觸性皮炎後,也會出現一些色素沉積,看起來有那麼一些棕褐色,圍著眼眶“染”一大圈,尤其是下瞼會嚴重一些。
產生原因有先天性因素,也有後天因素,比如說日曬、濕疹、機械摩擦、藥物等等。如果你拿手扒開皮膚,它是不會變顏色的。
血管型
最常見的是血管型黑眼圈,跟熬夜有一定關係。當眼睛疲勞了,眼周的血液迴圈就不太暢通,局部血氧量的降低,偏紫紅色的缺氧血紅蛋白的顏色就顯現出來了。簡單點,就像高速公路大堵車(迴圈不暢),一堵起來交通紅燈就更刺眼了(更偏紫色)。(過敏性鼻炎也會造成“大堵車”)
以上是血管的原因會讓顏色變重,另一個原因則是眼部皮膚菲薄和透明化,讓血管顏色透出來了。有人可能兩個原因兼有。
結構/陰影型
結構型黑眼圈由眼眶結構異常而導致。比如皮膚鬆弛、眼袋膨出、淚溝凹陷等等,這些凹凸不平的部分在非正面光照時,就會出現陰影,不過有正面光照時,陰影就會消失。
隨著年紀增加,眶下脂肪流失,會出現皮膚變薄甚至臉頰下垂,讓眼窩外周凹陷下來,加深黑眼圈。
混合型就是多種類型的混合了,可以參考每種的具體情況對號入座。
如何對待黑眼圈?
1. 明確預期
雖然大家都希望通過護膚品來解決黑眼圈,但也請對它抱有一個合理的預期,眼霜見效緩慢而溫和,適合日常的淡化減緩黑眼圈,但不要覺得用上2-3周就會有天翻地覆的變化。
2. 改善生活習慣
生活作息時間不規律,比如晚睡、熬夜、抽煙等等,對於皮膚的傷害比想像中更大。
日常生活中養成良好的習慣,早起早睡不熬夜,飲食均衡,對身體的益處是非常多的。比如營養跟上之後,改善了貧血狀態(貧血也要注意就醫),會讓皮膚顯得更健康,對改善血管型黑眼圈是有幫助的。
3. 不要盲信偏方
網上極火的土豆泥/自製蘆薈膠/牛奶/珍珠粉/黃瓜/蜂蜜眼膜,這類偏方難以見效,大家看看就好,一笑就過。請慎重對待,愛惜自己的皮膚。
如果是嚴重的黑眼圈可以通過醫美的手段去除或是淡化,有些黑眼圈是眼袋引起的,可以通過眼袋的去除從而改善我們的黑眼圈。